郑玉同她碰杯,“荣大人既然这样恭维我,那我们便说好,将来在朝中你为文臣,我为 武将,我们自要站在百官最高处,什么冯冉,韩云锦,任谁也不能挡了我们的路。”
郑玉难得大醉一场,荣蓁有心事,酒入愁肠,却独独醉不得,她扶着郑玉上了马车,在郑玉身边轻声道:“往后出将入相,这路也只有你替我走了。”
荣蓁回帝卿府之后先回了沁园,她提笔在书房写信,从前决心要断了瓜葛的人,如今却也是许多人中,唯一适合托付的人。
腊月里下了一场雪,整个都城银装素裹,正好赶上休沐,荣蓁难得在府里歇着,姬恒围炉煮茶,隔着窗看着外面雪景,“这几日天寒,园子里的梅花倒是开得更好了。”
荣蓁看着外面雪色,道:“梅花傲骨凌寒,乃是花中君子。做人也当如此。”
姬恒笑道:“怎么有此感慨?”
荣蓁怅然道:“也许是突然想通了,来年春日满庭芳霏,梅花却开在去岁。在这园子里不留痕迹,也如人一般。”
姬恒感受到荣蓁话里的伤感,只是她不愿多说,姬恒没有强求。
而恩生后又同姬恒说了荣蓁府宅的事,提起颜佑安,姬恒不由自主地皱起眉,恩生道:“也不知道他们主仆二人要在府里住到什么时候,今日那小侍还去了从前住的街巷收拾东西,看来是打算在府里常住了。”
姬恒道:“罢了,既然他活了下来,没必要这样为难他。你不喜他,不去理会便是了。”
年前最后一个早朝,散朝时冯冉故意落后几步,同荣蓁并肩而行,她低声道:“荣大人怎么不肯收我的礼物,快到年节,送些礼物也属寻常。莫不是荣大人依旧在意从前的事,冯某既然答应过不再为难颜公子,言出必行。我与荣大人并无深仇大恨,往后日子还长,常常来往,才不至于生分了。荣大人觉得呢?”
荣蓁倒是有些佩服起她的无耻,“荣某一向不喜欢收礼,不止对冯大人,对其他人也是一样。”
冯冉却笑了,“荣大人说的这样坦荡,那怎么倒是收了秦大人的礼?”
荣蓁侧眸看向她,“你在监视我?”
冯冉道:“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百胜。冯某相信水滴石穿,想来我这礼荣大人总有一日会收下。以后等秦大人进京,这送礼的诀窍我倒还要讨教一二。”
冯冉说完便从她身边笑着离开,荣蓁捏紧了指骨,她所想无差,冯冉的野心绝不止步于此。
除夕那日,宫中照例举行宫宴,姬恒与荣蓁坐在席间,明明与从前一样,可姬琬却看出两人之间的冷淡,或是说,荣蓁有意冷着姬恒。
元正过后,姬琬唤了庆云来,问道:“让你打听的事如何了?”
庆云心疼自己去办这不讨喜的差事,又不敢不从,只能道:“荣大人的确在府宅里藏了一个男子,听说已经住了许多时日,荣大人先前半月都歇在府宅里,后来才肯回府。那男子不常出门,奴婢一开始不晓得此人身份,又仔细打听,才知道此人是颜世岚的儿子,与荣大人青梅竹马。”
姬琬倒还记得颜佑安,“是她从前那个外室?这才不过一年,她竟又将那外室带回府来,真是岂有此理。荣蓁这个混账,差事办得好些,便寻些事来气朕。旁的事朕都可宽纵,可阿恒不同。等上元节过后,让荣蓁来见朕。”
庆云替荣蓁说着好话,“荣大人她或许也是一时糊涂。”
姬琬哼了一声,“朕最为懊悔的便是替她两人赐婚,这一年给朕添了多少堵。阿恒若不是执意要嫁她,朕大可以给荣蓁赐个旁的世家公子成婚,这些风流韵事朕都不在意。偏偏家事国事混为一谈,如何能视而不见。”
庆云闻言却是一笑,“陛下的意思奴婢听明白了,依奴婢看,陛下口中说着心疼帝卿,何尝不也是因为偏爱荣大人才为难。若是其他臣子这般,陛下只怕早就惩处了。”
姬琬叹了一声,“朕的确喜欢荣蓁,只是她太重情义了。整日把颜家的事背在自己身上,不知道撇清了去。”
庆云道:“荣大人若是一味趋炎附势,陛下怕是也不会喜欢。”
这事到底也没有答案,元日之后过得很快,转眼便到了初七,荣蓁在帝卿府里收到一封请帖,入目的字十分熟悉,荣蓁坐起身来,问子芸:“这信是何人送来的?”
子芸思索着,而后道:“是一个小童送来的,好像是江南口音。”
荣蓁换了身衣袍便出了门,同姬恒只说是郑玉有事相请,她未乘马车,一路来到请帖中所提及的客栈,将马交给旁人,便上了楼去。
荣蓁叩了声门,那门竟无风自动,为她敞开来,屏风之后有人端坐在桌案边,荣蓁走了过去,那人容颜俊美,墨蓝色的衣袍宽大,他坐在那里为她斟了杯茶,推了过来,而后抬起眸,同她淡淡一笑,“荣大人,好久不见。”
三人
来时她曾想过那人是慕容霄的可能, 只是当他真的出现在她面前,荣蓁又觉得仿佛做梦一般,并不真切。她本以为她与慕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