赘,吃空饷,养着一些废物将士,没有什么战斗力。
无论如何,趁此机会正好改制。
大周军制必须改,至少以中枢为主,不能放任一省之地就有那么多兵,这很有可能导致郡县割裂。
就比如唐末,那就是地方的势力大过了中枢,从而导致了唐逐渐走向覆灭。
这样的军制得有明主,不是人人都是李世民,能压得住这些人。
弊端显而易见的,必须改。
还好大周的军制跟唐朝又不太一样,毕竟还有五军都督府,以及军户制,只是地方军太多了,比起中枢都不多让了。
以大周的军制为基础,巩固加强中枢的军队,减少地方军队数量,另外还要加强边镇防御。
迟晚跟虞九舟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,除掉宝安王的同时,怎么样能让这次的损失最大程度地减少,还能改变南方的格局。
要知道京都在北边,对南方的控制向来要弱一些,中枢靠的是世家对地方上的控制。
然而世家属于毒蛇,养得太大,随时有可能反咬一口的。
迟晚倒是知道有一个好的方法,那就是把世家的人都召入京都。
世家门阀在地方上是土皇帝,可到了中枢眼皮子底下,生死不过是皇帝一念之间。
这就跟很多皇帝会把藩王召集到京都软禁起来一样,在中枢附近,那就好掌控多了。
土皇帝?大周的皇帝只有一个,那就是新帝虞九舟。
商讨了关于征讨宝安王的事情后,内阁阁臣就各回各家了。
迟晚靠在寝殿里的罗汉床上,闭上眼睛休息着。
虞九舟登基后,她们就搬入皇宫了。
圣元帝前面走,皇城司就对皇宫进行了彻查,现在的皇宫很干净,不用担心有什么魑魅魍魉。
最尴尬的可能就是,皇后……现在是太后了,徐太后也住在皇宫里,作为晚辈,她们每日都要去请安。
徐太后以前不喜欢迟晚,后来也是不冷不热的,双方碰面过几次,怎么说呢,迟晚能感觉到,徐太后对她多少有点儿不喜。
尽管不知道为什么,她觉得自己还是少见对方的好。
可现在住在皇宫了,不见又不行,真令人头疼。
脱下冕服的虞九舟,还以为她是劳累过度,立即走到她的边上,让她躺在自己的腿上,帮她按压着太阳穴,“怎么了?”
迟晚把脸面对着虞九舟的腹部,“只是想到,今日太后没来。”
徐太后本该在场的,见证自己亲生女儿登上皇位。
然而她拒绝了邀请,还说自己身体不适。
迟晚不明白,她担心徐太后的不出席,会给虞九舟带来麻烦。
还好徐太后没有像雍正他娘一样,说一些莫名的话。
虞九舟帮她按摩的手一顿,“别担心,这不怪她。”
迟晚应了一声,“我知道。”
嘴上这么说,她心里还是觉得,无论对女儿做皇帝多偏见,都这种时候了,难道不该支持吗?
罢了,或许有一天皇太后就想通了呢?
而且徐太后能不能想通不重要,只要不借自己的身份,做出一些,或是说出一些话,给虞九舟带来麻烦就行。
其实她很好奇,为什么徐太后会是这个表现。
知道自己孩子做皇帝,不是应该很开心吗?
是接受的教育如此,对坤泽做皇帝有成见,还是觉得皇帝是一个不好的职业,不希望女儿做。
可是虞九舟已经登基了,若是后者,便该让女儿的阻碍少一点儿才是。
所以她觉得,前者的可能性更大。
对徐太后的传言迟晚是听说了些的,本就是按照储君妃培养的,想法可能在一次一次所谓的“教导”中发生了改变吧。
虞九舟把迟晚的若有所思收入眼底,“心疼我?”
迟晚抬眸,她惊讶地发现,这是虞九舟第一次自称“我”,不是“孤”也不是“朕”。
她笑了笑,“不是,我只是在想,有些不对劲。”